“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各领域加速进入发展新阶段,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以产学研协同合作为基础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成为当前深化新工科建设、填补产业人才空缺、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的重要共识。
作为产教融合的领跑企业,华为与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改革成效突出的高校,建立一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深化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国产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与人才生态。
9月25日,在华为全联接2021主题演讲中,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在教育部指导下,智能基座将进一步深化。在扩展高校教材教辅方面,华为联合教指委和国内教学名师打造了“计算机教指委系统能力系列教材”、“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 ”、“华为智能计算技术丛书”三个系列的教材教辅,目前已出版3本教材和13本教辅,将有力地深化产业根技术和高校课程的融合。
作为“华为智能计算丛书”作者代表的苏统华老师,就教辅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如何攻坚突破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苏统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副教授,软件学院副院长
从0-1教辅应实际应用场景的痛点而生
在谈到参与合作编写教辅的过程,苏老师说早在2018年华为发布昇腾310芯片时就非常关注,认为这是一个鼎故革新的大事件。2018年底,苏老师与华为技术专家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2019年,苏老师承担首批昇腾生态项目,打造模式识别相关的推理应用生态;2020年承担首批昇思MindSpore生态的项目,构建AI模型训练生态。
在华为推动全国高校合作生态项目过程中,参与的老师们深切认识到缺少教材带来的阵痛。昇腾异构计算架构CANN有很先进的设计理念,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权威的教材进行讲解。为了帮助开发者快速利用昇腾AI硬件解决行业问题,老师们和华为技术专家萌生了编写一套标准化教辅的想法。
在此背景之下,华为昇腾生态项目与国内三十位一流高校的AI专家开展了合作,积累了大量生态项目案例,为编写教辅书籍提供了宝贵素材。昇腾教辅编写组从中精心挑选有代表性案例,经过两年的持续打磨,打造了昇腾CANN计算架构的第一本教辅,这也就是《昇腾AI处理器CANN应用与实践—基于Atlas平台的人工智能案例开发指南 》。据了解,目前这本书已经完成出版,10月初就可以在各大线上商店购买。
释放强大生产力,把教材教辅打造为行业必备工具
编写过程中有很多的专家要协调,例如如何系统化组织,如何衔接,互相之间如何呼应等等,在实际使用中怎么符合开发者学习的曲线,这些都需要精心的设计。
而教辅如何与时俱进,与当下最新的技术和理念相结合,苏老师介绍说,当软件已经有了大的版本更新,编者们就需要推倒之前的重来,用新的架构去适配。所以专家以及编者团队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教辅的更新上,一般每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需要对架构重新整理。
作为昇腾AI处理器方面比较权威的图书,编者们希望这本教辅能帮助众多开发者快速上手,把CANN技术内化为每个开发者解决AI问题的必备工具箱,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应用到各行各业的AI应用中,释放CANN的强大生产力。“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我觉得能帮到很多的学生或者开发者,它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是苏老师对它的期待。
从1-100 产教融合培养与世界争锋的IT领域领军人才
苏老师还谈到目前还有一些知识是延续传统的西方开发体系,目前国内在自主化方面还比较欠缺,而华为愿意花大力气投入到教材教辅建设工作中,对人才培养是有重要保障作用的。当基础硬件知识和AI基础软件知识都得到训练,体系完备,基础扎实,那就有可能培养出可与世界争锋的IT领域领军人才。
但同时,苏老师也向记者强调,“仅靠一本书就从理论知识迈到实践能力培养,这是不太可能的“。还需其他项目配套推进,如课程建设要与教材教辅内容配合,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和企业项目来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而对于智能基座的未来,苏老师思考的则是如何能将课程普及化,让更多人无障碍的获得这些资源,慕课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向。同时也希望能够有相应的配套资源去支撑课程中的实践部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谈到智能基座项目给学校和学生们带来的实际意义,苏老师以自己所在的哈工大为例:“哈工大是智能基座项目合作的种子院校之一,好几个学院的老师都参与其中,不管是来自计算机系,还是电子系或者自动化专业,都有机会参与这样体系化的智能技术,在其中享受到各个公司、各大学校提供的优质课程,可以帮学生打造非常强的底座,有了底座才能往上去探索更广袤深邃的AI计算知识。”
而智能基座项目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更愿意深入其中去接触学习这些源于企业的真实需求;同时在华为等头部企业优质配套资源的助益下,学生不仅学得更好,而且更容易被头部企业认可,甚至出现了多个公司争抢的局面。“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提升。”苏老师言谈中透着喜悦。
“未来,质量更高,渗透的范围更广,可能是我对智能基座这个项目未来的一个预期。”苏老师说到,“这个高有几层含义,如高水平、高质量以及精品课程的推出;我们从中选优质课程进行推介。以便让更多学生接触并学习到,也能让老师更投入的去做。我觉得之前做的事情是从0~1,现在做的事情是从1~100”。
--文章转自新浪教育